「建築調適」這個名詞通常難以為人所理解,但卻是推動建築高效節能的關鍵一環。建築調適的真正價值需要透過專業診斷的方式,尋找出缺陷和性能問題並進行改善,最終使建築達到高效節能的目標。
何謂「建築調適」?
台灣建築調適協會(TBCxA)創會理事長王獻堂給出了簡要的答覆: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簡稱氣候法)中設有「氣候變遷調適」專章,那麼若想要減緩氣候變遷,建築產業該做些什麼?換句話說,在建築朝向低碳發展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如何改變建築物的「體質」?
至於調適(Commissioning)一詞,亦可稱為「功能驗證」、「性能確認/確效」或是「試運轉」,皆是意指:如何以科學的方式,對建築(或任何)設施的功能性做出品質保證,以達到最佳運行效能。在參與包括南港軟體園區二期、高鐵TAB&Cx專案、台積電LEED專案……等多項第三方功能驗證的實務經驗後,王獻堂和一群專業技師深刻體認到了建築調適在確保建築品質和永續發展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決定於2017年成立台灣建築調適協會(TBCxA)。
藉由產業實務經驗,提供建築調適可行性指引就一般的產業發展來說,通常是新技術、新工法跑得比法規要快,國外的作法大多是由公協會先與產業密切互動,藉由實務經驗修正成一套可行的「指引」(作業程序指針),政府相關單位再據以形成法規。王獻堂表示, TBCxA成立的核心就是希望為低碳建築新技術、新工法提供相關指引,推動建築調適程序,並培訓相關專業人才以提升建築的永續價值。
因此,協會自2016年起分別編纂了《2016空調系統測試調整平衡(TAB)作業程序指針》、《2017消防系統功能驗證作業程序》、《2018空調系統性能確認(Cx)作業程序指針》等建築調適相關書籍,提供查證新技術與新工法最終性能的品質保證具體程序,進而降低建築碳足跡、提高建築安全與健康水平。
人才培育接軌國際
除了出版專業指引外,培育專業人才也是協會的另一主要任務,因此協會經常舉辦與建築安全、節能、健康等相關新技術與新工法的教育訓練課程,培訓建築調適專業人員,並協助其就業機會;同時也推廣智慧建築、綠建築、綠色專案管理等「建築設施性能品質保證」的觀念,影響企業走向更環境友善的建築方向,以促進台灣建築產業的永續發展。王獻堂表示,無論是專業指引還是培訓課程,其內容都是與國際接軌的,因此協會訓練出來的建築調適專業人員未來亦有海外發展的廣闊空間。
事實上,20多年前美國LEED綠建築標準就已經確立了築設施功能驗證和調適的必要性,因此「建築調適」又可稱之為「隱形的節能技術」。王獻堂指出,建築設施的運作性能是否達到其最佳品質,即使是建築設計師、運營商都難以直觀其效果,更遑論業主。惟有透過專業調適人員實際進行設備運作、按作業程序逐步檢測、找出性能缺失問題並進行改善,才能發揮建築設施的最佳性能,無形間自然可達到節能的效果。根據統計,投入建築調適作為的成本,大約3~6個月就能從節省不必要浪費的能源費用中回收,效益相當顯著。他強調:「重點是願意去執行這些調適程序,並找出改善方法加以落實。」以減肥為例,量體重是第一步,接著根據量測結果制定節食計畫、落實執行,最後才能驗證成果。同理,安裝智慧電錶只是節能的第一步,落實建築調適才是達成有效節能的重點。
在2050實現淨零建築的大目標下,內政部正積極推動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BERS)、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及標示制度(LEBR),多年來早已與各公協會協同合作推動智慧建築、綠建築節能管理相關政策的台灣建築調適協會,自然也不遺餘力配合參與。另一方面,目前協會已著手淨零人才的培訓,持續推動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職能課程認證(iCAP),並創造淨零人才職能基準,使人才能夠取得相應的證照。此外,協會也正在推動高防護實驗室安全調適人才和建築環境健康檢測調適人才,以滿足淨零建築相關領域的人力需求。
ESG將翻轉建築產業供應鏈
隨著低碳永續的ESG時代來臨,將對台灣建築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王獻堂認為,首先是ESG要求減少碳足跡和環境影響,建築產業將面臨對節能和環保的更高要求,需要採用更具可持續性的建築設計、材料和技術,以減少能源使用、廢棄物產生和碳排放。在此情況下,為了符合ESG標準,綠色建築將變得更加普及,建築項目需要符合各項低碳、綠建築認證標準,並且在建造和運營階段環保實踐。因此,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和智慧技術將被廣為應用,再生能源輔以智慧技術將能夠更有效地監控和調整建築物的能源使用,以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
最後,ESG時代將促使建築業更加關注循環經濟,並推動建材創新。建築將更多地使用可回收材料,並採用設計和建造方法以減少建築廢棄物的產生。這些影響和變革都將帶動建築產業供應鏈的重組,也將為建築產業帶來更為可持續的發展。
文章内容截取自:https://www.asmag.com.tw/emagazines/detail.aspx?mtype=tw&issue=169